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 正文

惊闻泰斗天堂去 亮节高风励后人

2024-03-05 10:49:45   来源:叶建华   评论:0 点击:

--深切缅怀我国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泰斗孙钧先生

2024年3月5日

 

叶建华

 

八载流光记忆新,披星戴月访孙钧。

惊闻泰斗天堂去,亮节高风励后人。

 

2024年3月2日,我的好友李玲通过微信给我发来《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孙钧院士》的讣告,并附言“他计划干到100岁,手上还有一些项目没有完成。”

收到此微信,让我震惊痛惜。8年前的六一儿童节晚间我和文友陈汉东在北京国二招采访孙铭院士和夫人的那一幕仍记忆犹新。

 

 

 

李玲在美篇中记下了以下文字:

“2016年”六.一”儿童节晚上,中国化工博物馆叶建华主任放弃休息及与孙子孙女欢度节日时间,亲自到北京国二招宾馆采访正在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的大舅舅孙钧,想了解她的妹妹孙铭(我的婆婆)成长的历程。叶主任并亲笔写了”群英荟萃”条幅送给孙钧大舅舅,对孙家人才辈出,大为赞叹!”

当时我在中国化工博物馆工作,通过我的同事郑进认识了李玲,我们多次交流之后,她加深了对中国化工博物馆的了解,将她婆婆原化工部副总工程师孙铭的珍贵资料捐给了中国化工博物馆。我阅读了孙铭前辈的资料后,油然而生要为孙铭撰写一篇纪实文学的冲动。为了深入采访,挖掘新料,便披星戴月采访了前来参加全国科技大会的孙钧院士。通过对孙钧院士的采访,喜出望外,发现了一位中国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称为孙行者的泰斗级科学家。我不禁为孙家人才而感佩敬重。为我增加了写作素材,让我受到了精神洗礼。后来除撰写、发表了孙铭的纪实文学外,还撰写发表了孙钧院士的纪实文章。

 

 

 

我从2023年开始,受化工出版社委托采写中国编辑学会组织的中国科技之魂侯德榜分册即纪实文学,开启了追星之旅,跑遍了半个中国,加深了对中国化工泰斗侯德榜崇高的精神品质、突出的科技贡献、创新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生平故事、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了解。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泰斗不愧为民族的脊梁,他们身上富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值得我们去学习、追寻、缅怀。

孙钧院士驾鹤而去,是我国工程、科技、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他的人生计划中还有一些项目等着他去完成。相信,孙钧院士不会留下遗憾,他的弟子会接过火炬继续奔跑,点亮更多的火炬,给神州大地给广阔寰宇带来一片光明。

 

 

 

让我们走近孙钧院士,讣告和弟子的缅怀文章中如此介绍孙钧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孙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日21时58分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98岁。孙钧先生长期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在岩土流变力学、地下结构黏弹塑性理论、地下防护工程抗震抗爆动力学、城市环境土工学等理论与应用方面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并作出了卓越贡献。参与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建设咨询,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笔者与孙钧(左二)、孙钧夫人(右二)、李玲(右一)合影

 

从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到国内首座海底隧道,再到港珠澳大桥,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都凝结着孙钧先生的卓著智慧和辛勤汗水。国内第一长铁路隧道、第一长公路隧道、第一座海底和越江隧道,世界第一大直径软土盾构隧道、钱塘江隧道;长江江阴大桥、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在施工中的深(圳)中(山)通道等数十座跨越江海、大山的特大跨桥隧工程。数十年来,孙钧先生作为技术专家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岩土与地下工程、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研究,为我国众多重点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笔者与孙钧(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汉东(右)合影

 

孙钧先生一路走好!

流程编辑:詹亚军、段咏虹、责编:丁元标、吴志雄、审读:吴晓明、郑利达、李宏伟、审图整理:韩学山、赵波、柴泽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桑梓初三称大年 悼亡行孝缅先贤一一龙岁故乡吟之十
下一篇:公安政工战线上的女旗手

Copyright © 2023 · 版权所有 蓝剑馨声书画艺术新媒体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3332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450号